- · 计算机应用版面费是多少[04/29]
- · 《计算机应用》投稿方式[04/29]
- · 《计算机应用》数据库收[04/29]
- · 《计算机应用》期刊栏目[04/29]
当一线品牌下场后,二三线平板电脑还值得选吗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虽然如今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在功能上有所重叠,但它们之间依旧无法相互取代,在很多应用场景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虽然如今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手表等电子设备在功能上有所重叠,但它们之间依旧无法相互取代,在很多应用场景下反而是可以互补的“好兄弟”,通过跨屏互联一类的功能,反而可以释放更出色的生产力,抑或提升操控效率。
总之,随着一线品牌全面切入到千元级平板市场,二三线品牌基本没有什么还手之力,只能在4G/5G/通话等功能和标配更大存储空间方面实现差异化。但平板电脑毕竟是拿来用的,在性能相近时,系统体验将是决定胜败的关键,而这却是二三线品牌不擅长的领域。如果非要做出一个选购上的建议,那就是大家可以根据正在使用的手机品牌,选择同品牌下价格适中的Android平板,如此才能享受到更便捷的多屏协同功能。
问题是,二线和三线平板电脑普遍都会采用紫光和联发科的低端方案,比如紫光唐古拉T740、紫光展锐T618和联发科Helio P60等,这些规格的处理器如果放在2018年算是中端级别,但在2022年的今天来看表现就相对差劲了。请注意是“相对”,如果你对平板电脑的预期原本就是上网、看片、学习,哪怕是Helio P60和麒麟710A也是够用的,但如果你有着偶尔的游戏需求,画质和流畅度就肯定无法兼顾了。
但是,如今手机肯定和我们形影不离,可以随时开启热点分享5G网络,在这个大环境下平板电脑自身的联网和通话功能就不是刚需了,而这也是为什么一线品牌主打型号都是Wi-Fi版,只为部分高端机型才衍生出了4G/5G版的原因。
万物互联时代的香饽饽
实际上,这也是万物进入AI+IoT互联时代的一个缩影。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AI(人工智能)和IoT(物联网)相互融合衍生出了“AIoT”概念,而AIoT也逐渐成为传统行业智能化升级的通道,5G的普及则会进一步加速AIoT拓宽设备联网边界、加速AIoT场景落地。
对Android平板来说,系统UI对实际体验的影响可能更大。二三线平板电脑大多预装原生的Android系统,最多只是做了些界面美化。
内存和存储是千元级二三线平板电脑的优势,它们普遍会标配6GB+128GB的组合,而一线品牌同价位平板的低配版则会选择下限更低的4GB+64GB。从实际体验的层面来看,6GB内存是保证办公娱乐流畅的基础,128GB才能让我们放心安装各种APP,缓存大量的高清视频。虽然很多平板电脑支持存储卡,但存储卡中是无法安装APP的,只能用来保存本地的音频和视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存储空间有限的问题。
一线品牌往往会在系统层面投入巨大精力,支持各种分屏和平行视界功能,可以让很多没有针对大屏做过优化的应用正常显示,提升操作效率。此外,前文提到过AIoT时代品牌间的跨界问题,以小米、OPPO、vivo、华为、荣耀、联想为代表的品牌,已经打通旗下平板电脑与手机、笔记本和电视之间的通路,可以实现有趣又高效的多屏协同能力,这些是二三线平板品牌无法实现的天赋技能。
华为是比较特殊存在,由于众所周知的问题,采用14nm或更先进工艺的海思麒麟芯片已经无法继续生产,所以该品牌的高端平板在消耗完麒麟9系的库存芯片后将全面转向骁龙平台,而入门级平板则只能凑合使用由中芯国际代工的麒麟710A,无奈该芯片的规格较差,只能胜任教育类应用场景,如果你对性能要求较高还是要谨慎选择。
最核心的处理器规格
笔者汇总了当前2000元以内平板电脑常用的处理器基本参数信息(见表),可以归入中高端型号的只有骁龙870、迅鲲1300T(天玑1200的马甲)、麒麟985和迅鲲900T(天玑900的马甲),其余芯片则都隶属于入门级,性能表现可能甚至不如当前千元价位的手机。
从2021年开始,Android平板市场就迎来了第二春,以OPPO Pad Air、真我平板X和联想小新Pad 2022为代表的新品更直接打入了千元级普及价位,对原本的Android平板生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以酷比魔方、台电等为代表品牌旗下的平板电脑瞬间不香了。在这个大环境下,注重预算的我们又该如何选择最超值的平板电脑呢?
随着以OPPO和vivo为代表的手机品牌强势“入侵”平板电脑市场,这种介于手机和笔记本之间的智能终端再度回归更多主流用户的视线。问题来了,当一线手机品牌下场之后,Android平板市场的那些二三线品牌还值得选吗?
文章来源:《计算机应用》 网址: http://www.jsjyyzzs.cn/zonghexinwen/2022/0914/1072.html